你知道建筑是如何利用抗震阻尼器進行建筑防震抗震的嗎?接下來聽一下小編的詳細介紹吧:
這個問題很大,我還是簡單說幾句。建筑防震對一般的建筑抗震如住宅樓抗震要求7級在設計的時候把地震荷載考慮進去,再進行配筋就行了;對已有的建筑物進行抗震設防時,可以通過建筑加固的方式如進行基礎加固,柱梁的加固等等。當然對于抗震要求特別高的如臺北101,也可以通過抗震阻尼器來調節震動頻率從而減小地震對建筑物的影響;還可以通過改變建筑基礎的自由度來進行抗震如地震發生時建筑基礎及其上部主體作為一個整體允許發生一定的移動從而來減小地震的作用,當然這種方法對建筑基礎的要求會特別的高。
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1.預防措施
地震區劃是根據可能的地震破壞程度和強地面運動參數的大小所做的地震區域劃分。地震安全性評價系指對具體建設工程區域或場地周圍的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震活動性、地形變等的研究,采用地震危險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應采用的風險概率水準,科學地給出相應的工程規劃和設計所需要的有關抗震設防要求的地震參數和基礎資料。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即可作為該具體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
重大工程與生命線工程的地震破壞,危害性大,損失嚴重,有時會造成城市功能的癱瘓,因此,相對于一般的建筑結構,要求對重大工程與生命線工程提高相應的抗震設防要求。
2.施工要求
使建筑物具有抗震能力。地震災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結構物的破壞而造成的。因此,加強工程結構抗震設防,提高現有工程結構的抗震能力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并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拐鹪O計是根據設防要求和規范進行的,而施工要根據設計進行??拐鹪O計與施工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抗震設計應盡可能考慮下述原則:選擇堅硬地;結構體形要均勻規整;提高結構和構件的強度和延性;設計多道抗震防線;防止脆性和失穩破壞。
3.現有工程結構的抗震鑒定與加固
現有工程結構由于建造年代不同,依據的設計規范不同,結構形式不同,因而其抗震能力差別較大。特別是歷史較長的結構,往往沒有考慮抗震設防,應當進行抗震鑒定,并針對薄弱環節進行抗震加固,提高抗震能力。
4.工程結構的減震、隔震技術
建筑物遭地震波的侵襲而會破壞,利用隔震技術緩解地震波對建筑物的沖擊,是有效防御地震的新方法。如:用特種橡膠、多層鉛芯和鋼芯做成建筑物的支撐坐墊等技術都能達到隔震消能、緩沖地震能量的效果。